摘要:頸椎病通常分為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以及混合型;中醫辨證分型將其分為寒濕痹阻型、氣滯血瘀型、痰濕阻絡型、肝腎不足型、氣血虧虛型等五個類型。

一、頸椎病概述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以及頸椎急、慢性損傷等原因引起脊柱內外力平衡失調,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椎動脈、脊髓或交感神經而導致的一組綜合征,又稱“頸椎綜合征”。屬于中醫“項痹病”“眩暈病”的范疇。頸椎病的中醫基本病機為頸部筋肌勞損,氣血運行不暢,筋肌失榮,瘀聚凝結,筋節拘僵而痛麻;或年老體衰,肝腎虧虛,筋肌骸節失榮;或為寒邪所侵,氣血瘀滯,發為痹癥。

二、辨證分型和臨床表現

頸椎病通常分為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以及混合型;中醫辨證分型將其分為寒濕痹阻型、氣滯血瘀型、痰濕阻絡型、肝腎不足型、氣血虧虛型等五個類型。寒濕痹阻型表現為頸、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氣滯血瘀型表現為頸肩部、上肢刺痛,痛處固定,伴有肢體麻木,舌質暗,脈弦。痰濕阻絡型: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納呆。舌暗紅,苔厚膩,脈弦滑。肝腎不足型: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舌紅少津,脈弦。氣血虧虛型: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脈細弱。

三、頸椎病干預的自我導引推拿

由健身氣功功法動作和推拿法組成,鍛煉康復時可先做健身氣功,再做自我保健推拿法。治療原則以活血化瘀、疏經通絡、強筋健骨為主。

(一)健身氣功功法動作

建議先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一套健身氣功功法練習,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每日2-3遍。

辨證施功:

1.寒濕痹阻型

(1)打躬勢

動作說明:預備勢站立;兩臂展直,自身側高舉過頭,仰面觀天,頭頸正直,屈肘兩手抱后腦,掌心掩耳,兩肘張開,與肩平行;十指扶按枕部,指尖相對,以兩手食指彈撥中指擊打枕部(風池穴附近)7次(即鳴天鼓),目視前下方;身體前俯由頭經頸椎、胸椎、腰椎、骶椎,由上向下逐節緩緩牽引前屈,兩腿伸直;目視腳尖,停留片刻;而后由骶椎至腰椎、胸椎、頸椎、頭,由下向上依次緩緩逐節伸直后成直立;同時兩掌掩耳,十指扶按枕部,指尖相對,目視前下方;重復以上動作三遍,逐漸加大身體前屈幅度,并稍停。第一遍前屈小于90°,第二遍前屈約90°,第三遍前屈大于90°。年老體弱或脊柱活動不利者可量力而行。

中醫認為“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陽經之氣。通過頭、頸、胸、腰、髖椎逐節牽引屈、伸,背部的督脈得到充分鍛煉,可使全身經氣發動,陽氣充足,從而舒筋活絡、散寒止痛。

(2)昂首勢

動作要點:預備勢站立;左腳向左開步,腳尖向前兩腳略寬于肩,兩膝自然伸直;同時,兩手臂側起至側平舉,肘微屈,掌心向上,指尖向外配合吸氣,目視前方;屈膝下蹲約45°,同時抬頭翹尾,脊柱反弓,沉肩落肘,腕關節外展,掌心向上,掌根與耳同高,指尖向外,配合呼氣;動作略停,目視前上方;兩膝自然伸直,同時下頦回收,頭中正,尾閭下垂,軀干伸直,兩臂外展成側平舉,肘微屈,掌心向上,指尖向外,配合吸氣,目視前方;重心右移,左腳收回并步,兩膝伸直,同時兩臂向上環抱,指尖相對,掌心斜向下,配合吸氣,目視前方;然后,引氣歸元,兩掌經體前下按至肚臍同高,相距10厘米,指尖斜相對;同時,屈膝下蹲約45°,配合呼氣,目視前下方;右勢與左勢動作相同,唯左右開步相反。本式昂首翹尾,一左一右各做1遍。

本勢動作通過重復脊椎反弓的動作,可以有效牽引椎間關節,緩解肌肉緊張。

2.氣滯血瘀型

(1)五勞七傷往后瞧

動作要點:預備勢站立;兩肩下沉,兩臂伸直,掌心朝后,指尖朝斜下伸出,目視前方;上動不停,兩臂外旋,上擺至體側約45°,掌心朝斜后上方;同時,頭向左后方轉動,展肩擴胸;動作略停,保持抻拉,目視左斜后方;松腰沉髖,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彎曲;同時,頭轉正,兩臂內旋,屈肘,兩掌按于胯旁,掌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視前方。右式動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本式一左一右為1遍,共做3遍。

本勢動作兩臂外旋、展肩擴胸動作,有利于打開手三陰經和任脈,擠壓手三陽經和督脈;兩臂內旋時,肩胛微開、命門后凸動作,則有利于打開手三陽經和督脈,擠壓手三陰經和任脈,并刺激背部腧穴、夾脊等穴位。這種陰陽經交替開合,能發動經絡氣機、通過經絡的疏通來破除瘀結;轉頭后瞧時,可刺激頸部大椎穴,牽拉兩側頸動脈,改善腦部供血,增強頸、項、背部肌肉力量。

(2)仰呼

動作要點:自然站立,兩掌心相對,緩緩上舉至頭頂,目視前上方;兩臂從兩側落下,上體微前傾,頭后仰,挺胸,塌腰,目視前上方;頭轉正,兩臂外展,兩手翻掌下落,扶按于腰側,指尖向下;同時,兩腳腳跟緩緩提起,目視前方;兩掌沿體側向下摩運,兩腳跟緩緩落下;同時,雙腿屈膝下蹲,目視前下方。本式一上一下為1遍,共做2遍。第2遍結束后,兩臂自然垂落于身體兩側;開步站立,目視前方。

本勢動作,舉臂外展,挺胸呼氣,可祛除氣喘、胸悶等身體不適,仰頭、挺胸、塌腰相配合,充分擠壓頸項、背腰部肌肉,有利于頸、肩運動不適的預防和調治。

3.痰濕阻絡型

(1)兩手托天理三焦

動作要點:接八段錦起勢,左腳側開,與肩同寬,屈膝下蹲,掌環抱于臍前。兩臂外旋下落于小腹前,掌心朝上,掌指尖相距約10厘米,小指側離小腹部約10厘米;目視前方。上動不停,兩掌五指分開在小腹前交叉;目視前方。身體重心徐緩升起;同時,兩臂屈肘,兩掌垂直向上抬至胸前,掌心朝上;目視前方。兩腿徐緩伸直;同時,兩臂內旋,兩掌向上托起,肘關節微屈,掌心朝上;抬頭,目視兩掌。兩掌繼續上托,肘關節伸直;同時,下頜內收;動作略停,兩臂保持抻拉;目視前方。身體重心緩慢下降,兩腿膝關節彎曲;同時,十指慢慢分開,兩臂分別向身體兩側下落至斜下方45°時再屈肘,兩掌捧于腹前,掌心朝上,掌指相距約10厘米;目視前方。本式托舉、下落為1遍,共做6遍。

本式通過四肢、軀干的伸展抻拉,并配合調息,有利于元氣水液在全身的布散與氣機的升降。可調理三焦,暢通任、督二脈和手足三陰三陽經及脊柱相應節段;同時,可擴張胸廓,使腹腔、盆腔臟器受到牽拉、按摩,促進氣血運行,提高臟腑機能。對預防頸椎病具有良好作用。

(2)調理脾胃須單舉

動作要點:左腳側開,與肩同寬,屈膝下蹲,掌托腹前,掌心朝上;兩腿徐緩挺膝伸直;同時,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經前面,隨之臂內上舉之頭上方,肘關節微屈,力達掌跟,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時,右掌微上托,隨之臂內旋下按至右髖旁,肘關節微屈,力達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動作略停;目視前方。松腰沉髖,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微屈;同時,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經面前下落與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與腹前,兩掌指尖相對,相距約10厘米,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右式與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本勢動作通過兩手上托下按,利于脾的升清功能和胃的降濁功能,加快痰濕的運化;同時,兩掌上下對拉,使脊柱兩側肌肉相反方向用力,椎體兩側形成上下相對運動,增強了脊柱的靈活性與穩定性,利于防治頸、肩疾病。

4.肝腎不足型

(1)攢拳怒目增氣力

動作要點:預備勢站立,吸氣左足橫出,兩膝下蹲變馬步,呈"騎刀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拳心向上,兩拳相距三拳左右,兩手環抱如半月狀,意守丹田或命門穴。隨呼氣,左拳向前方擊出,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后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后,稍停片刻,兩拳同時收回原位,松開虛拳,向上劃弧經兩側緩緩下落,收回左足還原為站式。如此左右交替6-8次。

本勢功法具有強筋壯骨、增強氣力的作用。沖拳時,通過保持髖關節和頭部不動,加強了脊柱的左右擰轉,利于提升脊柱的旋轉幅度和靈活性,對調節脊柱小關節位置、維護脊柱健康有促進作用。

(2)叩齒鳴鼓

動作要點:本式功法取坐勢,正身盤坐,兩掌扶于兩膝內側,目視前方;兩臂內旋向體側平舉,當與肩同高時,兩臂外旋,掌心向前,目視前方;上動不停,兩臂屈肘,兩掌變通天指,中指掩實耳孔,隨之叩齒36次,目視前下方;兩中指拔耳(即拔離耳孔),目視前下方;兩手心按實耳孔,十指輕扶后腦,中指腹位于枕骨粗隆處,接著兩手食指分別放在兩手中指上,用食指彈擊后腦24次,目視前下方;兩手拔耳,隨之兩手前伸按于腹前,掌心向下,目視前方。

叩齒鳴鼓可醒腦集神,聰耳明目,對于肝腎不足型眩暈有較好緩解作用。

5.氣血虧虛型

(1)鳥伸

動作要點:兩腳以腳尖為軸,外展腳跟,開步站立,兩腳間距與肩同寬;兩臂內旋,以腰帶動兩臂由內向外擺動,目視前方;兩臂外旋,以腰帶動兩臂由內向外再擺動,幅度依次加大,目視前方;身體前俯,上體與地面平行,兩掌按于體前,抬頭,目視前方;下頜向內回收,由腰椎、胸椎、頸椎節節蠕動伸展,雙掌隨動作前擺下按,隨即抬頭,目視前方。重復以上動作3遍。

本勢動作展臂前伸,有利于頸、肩部運動不適的預防與調治;通過蠕動脊柱,有利于對腰背部運動不適的預防與調治。

(2)雁飛

動作要點:并步站立,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下,目視前方;左掌轉掌心向上,徐徐上舉,與體側成45°夾角;同時,右臂緩緩下落,目視左掌;兩腿屈膝半蹲,兩臂成一條直線,頭左轉,目視左掌;保持身體姿勢不變,唯頭由左向右轉動,目視右掌;右勢動作同左勢,唯方向相反。本式一左一右各為1遍,共做2遍。

本勢動作通過身體左右傾斜,可以較好地調理全身氣血運行,有平氣血、寧心神的功效。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艾灸耳穴15分鐘,等於做一次全身保健理療!人流後會導致宮頸外翻么輸卵管堵塞怎麼能治好十個月的寶寶咳嗽怎麼辦 這三點幫助緩解咳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67fk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