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踝關節不穩定的患者隨著問題的嚴重程度,本身可能有感或無感。有感的患者常有的敘述是「腳踝松松的、不太穩」,也有些會明確地告訴醫師某次受傷后「扭傷的頻率變高了,動不動就會拐一下」。

在運動傷害門診中,三不五時會碰到慢性外踝疼痛的患者。這些患者當中,有一部分有所謂踝關節不穩定的現象。踝關節不穩定的原因大多是曾經有較嚴重的踝關節扭傷(這邊說的主要是外踝扭傷)。扭傷后,負責維持踝關節穩定的一條或多條主要韌帶受損、松弛或斷裂以致失去功能,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踝關節不穩定的原因大多是曾經有較嚴重的踝關節扭傷(圖片來源:良醫健康網)

踝關節的穩定與否至關重要,它一方面是扭傷之后的續發性問題,一方面又會反過來影響傷后的復原過程。這也是為什么當踝關節扭傷后,無論大小,醫療防護人員都會建議配合貼扎、護踝以穩定踝關節的原因。簡單來說,踝關節不穩定,扭傷就比較難好,甚至又更容易再扭傷加重不穩定,是個麻煩的惡性循環。

主觀感受、客觀檢測,腳踝容易不適的你是否有這些問題?

踝關節不穩定的患者隨著問題的嚴重程度,本身可能有感或無感。有感的患者常有的敘述是「腳踝松松的、不太穩」,也有些會明確地告訴醫師某次受傷后「扭傷的頻率變高了,動不動就會拐一下」。至于比較無感的患者往往就是覺得「走久、站久,踝關節外側就容易酸痛」。以上這些都屬于主觀癥狀。

除了主觀癥狀,醫師還可能察覺到一些客觀現象,包括:檢查時踝關節內翻的角度過大、有明顯的松動。有些時候,小腿外側的肌肉會有較明顯的緊繃、壓痛。對于有這種現象的患者,若醫師仔細檢查,患側的小腿外側肌肉,甚至臀部肌肉,可能會比對側萎縮、軟弱。這些主觀、客觀的相關表現我們整理如下,大家也可以試著自我評估看看:

透過主客觀的檢測,確認踝部的問題。(圖片來源:王凱平中醫師)

踝關節不穩定、小腿與臀部肌肉無力,都會讓傷害遷延不愈!

對于上面這些問題,一般大眾應該怎么理解比較容易明白?大家可以分成「踝關節局部問題」、「腿部與臀部問題」兩個區塊來理解。

對于踝關節周遭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扭傷后負責維持踝關節穩定的一條或多條主要韌帶受損、松弛或斷裂以致失去功能,所以踝關節表現出松動、不穩、可活動角度過大??等現象。而踝關節不穩定又會反過來增加韌帶的負擔,所以久站、久走時就容易出現局部的酸痛,又落入一個惡性循環。

至于小腿、臀部的問題,比較常是因為較嚴重的扭傷后短期內患側不敢采地、出力,幾周內相關肌肉就變得較對側萎縮、無力。但由于小腿外側的肌肉(主要是腓骨長肌)、臀部肌肉(主要是臀中肌)與踝、膝關節的控制息息相關,因此當小腿外側肌肉、臀部肌肉軟弱、無力時,一樣會反過來使得踝關節的不穩定加重、傷更不容易痊愈。

全面治療:初期外力穩固、中期促進修復、后期訓練加強主動穩定!

那這些跟后續的治療又有什么關系呢?有了這些觀念之后才容易理解以下治療步驟:

配合貼扎防護穩定腳踝。這樣做的目的是透過貼布、繃帶、護踝等外力穩定腳踝,避免進一步或反覆性傷害。

配合增生注射療法,促進局部韌帶傷害修復。

配合針灸、物理治療或其他手段,改善相關肌肉的緊繃,緩解疼痛、不適。

配合運動訓練,加強相關肌肉強度,主動增加踝關節穩定性。

唯有透過這樣的全面治療,尤其是最后一步的踝關節穩定訓練,才有機會透過本身肌肉的強化,最徹底地告別慢性腳踝疼痛、習慣性扭傷。

至于如果并不是嚴重的扭傷,或者并沒有出現不穩定的癥狀還需要配合訓練嗎?這就變成是一個選擇性的問題了,我們在此建議如果沒有踝關節的不穩定,在傷害初期還是應該配合貼扎防護適度穩定腳踝,后續的這些方式則可以選擇性使用,基本上都有利于傷害愈合的速度與成效喔!

以下的方法在醫學上屬于「本體感覺訓練」,這邊介紹的屬于最容易在家進行的方式,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循序漸進進行:在不會有明顯疼痛的前提下

在平地上,進行單腳站立

在平地上,閉眼,進行單腳站立

在巧拼上,進行單腳站立

在巧拼上,閉眼,進行單腳站立

上述訓練的時間以30秒~1分鐘為原則,每次可進行三輪。若一階段已相當輕松,可以進行下一階段。認真執行的話有機會在幾周以內感到進步,但若已經進行了一個月以上仍無好轉跡象,還是建議就醫治療喔!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客戶成功實戰筆記(7):為什么你的客戶覺得SaaS沒用?慢性咽炎可以吃雞蛋嗎腰椎間盤突出怎么辦 改正不良姿勢很重要按摩外關穴位的作用

arrow
arrow

    e67fk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